2009-10-26
(水务)揭开水价迷局
齐齐哈尔位于松嫩平原,河流水质比南方一般城市好。 和其他城市一样,齐齐哈尔调价,是水涨船高的逻辑。自来水提价的动力若为补偿成本,那么,降低成本又是否有足够的动力? 邵益生的另一个身份,是中国城镇供排水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。这个简称为“中国水协”的协会,是全国城市自来水运营单位的行业联盟。 8月中旬他告诉记者,水协计划召开新闻发布会解答公众疑问,但后来却取消了,改为奔赴各城调研,报告直递高层。 补偿升高的成本,几乎是各地涨价的通行理由。但对于普通市民,这一切就如雾里看花。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上月撰文《水价十五论》,建议让水价公开透明。 在众多调价城市中,黑龙江齐齐哈尔如今4.2元一吨的居民用水价,几乎是全国之冠,但居民却多抱怨水质不如从前。选择齐市为考察样本,我们试图厘清:上调价格是否解决供水问题的万能药剂? 水价改革十年 此轮水价上调风潮的重要依据之一,是1998年形成的《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》(下称《管理办法》)。 《管理办法》的制定,与亚行技术援助中国项目“供水价格研究”有密切关系。邵益生当年是该项目的中国专家组组长,他证实,那次研究为中国城市供水体制改革提供了技术指引。 亚行技术援助中国项目,始于1997年,共分两期。第一期是为中国政府在草拟《管理办法》过程中提供咨询,第二期从机构和技术上协助中国政府实施新水价,现在被媒体广泛报道的河北省张家口,正是第二期项目的首个试点城市。 在亚行项目组的协助下,2000年9月21日,张家口首先颁布《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实施细则》,颁布次日,就举行了听证会上调水价。按照方案,张家口将分6年调整水价,上涨的水价,将用于逐步偿还水源工程贷款。 张家口的试点,符合《管理办法》的核心思想———供水公司必须用水费补偿成本,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。高层对此非常重视,并向各部委批示“张家口水价改革经验和问题需要总结研究”——— 中国各城市供水市场化改革的序幕由此拉开。 上世纪末,随着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,本为公益事业的自来水供应,也逐步脱离原来不计成本的运行轨道,开始尝试自负盈亏。一个城市的自来水厂从国家无偿支持的公益事业单位,改制后期望逐步变成现代企业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