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Tbgld[
目前中国新闻奖评选已举办21届,获奖通讯作品总数累计高达705件。其中,荣誉奖1件、特别奖12件、一等奖54件、二等奖235件、三等奖403件。 IP0:dU]5>7
一、获奖通讯作品价值取向及其变化 M)'OjrFh
心理学者Kluckhohn认为,价值取向是强调把价值观作为一个多水平、多维度观念体系所具有的选择、取舍功能。中国新闻奖通讯作品的价值取向,是指在获奖通讯作品的采访、制作、编辑、评奖等活动中所遵循的,以相应价值作为衡量标准的判断和决策方向。 ,W4+eElM
(一)获奖通讯作品的价值取向 <mg{{2q k
获奖通讯作品的价值取向往往折射出国家、政治、社会和时代的主流价值观,包括对新闻价值的评判,对政治价值、社会价值等其他价值的认定,以及在评判和认定过程中的褒扬和倡导等。具体说来,主要包括三个方面:一是对所报道事实新闻价值的高度重视。二是突出政治导向,并把舆论导向作为价值取向的首要因素。第一,特别注重时政类新闻,表现为量多、篇幅大、重视程度高。如第21届一等奖通讯《在历史灾难中实现历史进步》,第20届一等奖通讯《今天 我们豪迈受阅》,第19届特别奖通讯《永远和人民在一起》等。第二,对非时政类新闻,从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来体现舆论导向。如第20届一等奖通讯《栾城草农敢闹海》,第19届一等奖通讯《贫困县刮起奢侈风》,第17届一等奖通讯《风雪中,伫立着四位“厚道”的农民工》等。三是传播张力及其价值的多层次性。一篇通讯若只具新闻价值,哪怕是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,但不利于社会政治稳定,就被认定为价值导向出现了问题,不可能得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认可,更不可能获得中国新闻奖。 J.!&Gv
(二)获奖作品价值取向出现新变化 XsD'oGon
1.舆论导向逐步转向公众与普通民众视角 x"\M)$
20世纪90年代后期,我国都市报在通讯报道中以服务读者为宗旨,不仅体现与过去报纸有所不同的价值取向,也给处于市场竞争中的党报以价值取向方面的冲击,这就是报纸在通讯报道中越来越关注普通人的生活。同时,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,读者对社会和媒体事件的参与度日渐提高,报纸所面临的舆论环境不仅复杂多变,而且涉及普通群众切实利益的事件越来越多,迫切需要用主流价值观对人们生活中的诸多方面给予引导。这时,通讯报道比过去更加重视从贴近普通人生活的角度,对社会舆论和公众价值观进行引导。 *!RJZP
据统计,1至18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通讯作品总计47件,其中直接报道普通人事迹的就有16件之多,如《三次“上书”总书记的普通农民》《用生命搏击贫困》《目击杨利伟飞天归来》《振超效率:赶超世界第一》《达吾提·阿西木北京探亲记》《方永刚:真情传播真理》等;从公众视角切入的获奖作品有8件,如《京郊四胞胎应征记》《爱心无价》《四百壮士战洪魔》等。获奖通讯作品对先进人物孔繁森、任长霞和牛玉儒等典型人物的叙述描写,一改过去一味强调人物事迹政治导向意义的做法,而是从普通民众视角报道他们的感人事迹,发掘他们身上适用于整个社会且应为普通民众所发扬的精神价值。 ,8saC{-0E4
2.对新闻价值的重视程度有增无减,对价值要素中重要性和接近性的重视程度有所变化 Vb&W6Xvg |